随着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不断推进,跨境电商行业的不断发展,销售到海外的产品已经越来越多的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例如,服装、鞋、家具、家电),转换到了科技密集型产品(例如,新能源汽车、智能电子设备、新型电池、新型家居用品等),在产品从内到外流通的过程中,知识产权的正向促进作用和反向阻碍作用均会变的越来越大。例如,可以让一个商家在特定产品上赚的盆满钵满,也可以让一个商家在特定产品上赔的血本无归。从事跨境电商行业的商家除了关注产品本身的竞争力(例如,质量、价格、物流速度等)之外,如何充分挖掘和获取知识产权的不对称竞争带来的优势?如何有效规避知识产权的不对称竞争带来的伤害?已经成为不得不面对的商业现实。
跨境电商可能会碰到的知识产权纠纷通常包括,但不限于:商标侵权纠纷(例如,产品名称、宣传推广等商标侵权纠纷)、著作权侵权纠纷(例如,产品侵犯了别人的美术作品著作权的纠纷)、外观设计专利侵权纠纷(例如,产品侵犯了别人的外观设计专利权的纠纷)、发明专利侵权纠纷(例如,产品侵犯了别人的发明专利权的纠纷)等。甚至还有因包装装潢近似被投诉不正当竞争的。如果还是按照之前惯用的野蛮发展思路去经营科技密集型产品的跨境业务,大概率会直面知识产权的不对称竞争带来的伤害。
跨境电商可能会碰到的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包括,但不限于:
1、专业碰瓷行为(例如,有可能会有人专门碰瓷热销商品,抢注相关商标,或者,预先以较小的代价注册很多备用碰瓷商标,向销售平台投诉商标侵权,要求下架,应对时,如果没有相应的权属证明,就可能需要耗费很多时间解决才能重新上架,这时候,很多人会选择妥协,付出一定的代价和解),有时候并不是你想躲就能躲掉的,提前进行知识产权规划并制定出海保障策略是必要的前置程序。
2、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制造、销售、许诺销售、进口他人享有专利权的产品的行为,为了规避这个风险,最优的做法是:提前筛查知识产权风险,必要的时候做回避设计,另外,要针对自有技术申请自有专利,在侵权纠纷发生时,要进行侵权分析(注意:专利侵权分析是一个专业性要求非常高的业务范畴,如果事实认定错误,会导致后续整个应对方案错误,进而会带来巨大的不利后果,这就要求对侵权分析人员的专业素养要求比较高),不侵权的,按照不侵权的流程去解决,侵权的,和解、谈许可、回避设计等等,反正怎么有利怎么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遵循的原则是在合法合规基础上,采取性价比最高的做法。
3、将店铺名称、网站域名等注册成与商标权人的商标一致或近似,在产品介绍时使用与商标权人相同或近似的商标,售卖标有他人注册商标的产品、销售仿冒产品等行为;未经版权人许可擅自使用权利人的图片、宣传语、音乐等进行宣传(例如,“盗图”);未经版权人许可擅自使用权利人的美术设计作为产品的LOGO、包装图案等,需要提前筛查知识产权风险,必要的时候做回避设计。现在抄来抄去的现象比较普遍,如果认为找了设计人员设计后,不需要进行知识产权风险排查,那就相当于把销售安全交给了设计人员,这类纠纷很多就是这样产生的,并不是销售商主观故意侵权。
跨境电商商户在收到侵权警告函、警告邮件、应诉通知、下架通知等时,最好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性价比最高的做法。例如,针对下架通知,肯定要及时分析和响应处理(结合平台规则和可能的应对方案,进行综合分析和响应);针对侵权警告函或者警告邮件时,要及时分析侵权事由是否成立,如果成立需要分析解决的方案和策略,如果不成立,是否置之不理,是否直接回复不侵权,是否有必要提供专业的分析报告并反馈给对方,均是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分析作出的(例如,针对海外律师发送来的专利侵权警告邮件,通常情况下建议对等出具一个反馈函,函中附上不侵权的分析报告,并阐述在我方已经反馈了明显不侵权的分析报告的情况下,如果对方继续维权可能会为对方带来什么样的不利后果)。
(作者系深圳市沃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CEO 高杰先生)